English

洛阳 好酒走出深巷来

2000-09-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我有话说

“好酒不怕巷子深”。然而,市场经济与其向背,崇尚创新,排斥守旧。近年来洛阳市的旅游业就走过了一条由被动发展到主动进取的路子,使这座浓似美酒的城市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是我国著名古都和新兴工业基地,自公元前21世纪至今,建城史已达4000余年。从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开始,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建都史达1529年。悠远的历史给洛阳留下了都城遗址、寺庙石窟、墓葬碑碣等一批灿烂辉煌的古文化遗存。如我国佛教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被誉为“石刻唐书”的全国最大的古代碑刻艺术藏馆千唐志斋等,都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

然而,作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洛阳却未能进入第一批54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与同类城市相比,旅游业创收比例也相去甚远。面对严峻现实,市委、市政府领导深为震撼,在视旅游业为朝阳产业的形势下坐失良机,以“名”卖名,迟早会被淘汰出局,必须重新审视旅游业在洛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把它作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经过认真研究,市委确定了“把洛阳建设成为科技教育比较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的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确定了“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服务体系、培育旅游热线、创造旅游精品、强化宣传促销、治理旅游环境”的旅游业近期发展思路,并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认可。省委书记马忠臣、省长李克强先后到洛阳现场办公,制定规划,解决难题。为了抓落实,洛阳成立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委员会,市委书记李柏栓任工委书记,市长刘典立任主任,并且表态:洛阳旅游“硬件工程”支持比作为“软件”的宣传更要重视。

雍荣华贵的牡丹是洛阳的市花,近年来,洛阳市把这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作为“城市名片”,一经送出,就为拥有同一颗爱美之心的世人所接受。“鲜花搭台,经贸、旅游唱戏”的主题,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主要媒体上频频出现。在省有关部门支持下,开通了“豫沪牡丹旅游专列”,首趟游客抵洛,省市两级党政领导到车站欢迎,这趟线路从此成为了热线。从前年开始,洛阳市千方百计把牡丹送上了千家万户瞩目的春节文艺晚会,向中外友人拜年,起到了空前的广告效果。在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和庆典大会上,也能欣赏到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花为媒,洛阳先后与全世界20多个国家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对方市长回赠的礼品自然是牡丹花种。1998年8月,芬兰一位花商从国际互联网上看到了牡丹信息,当即飞抵洛阳,洽谈出口事宜,当牡丹花在异国他乡盛开时,遥远的中国洛阳也成了一种美好的向往。

在古城洛阳的“净、美、绿、亮、畅”五大城市形象工程竣工的同时,市委、市政府着力经营的“推介工程”也产生了效应。去年,全市接待海外游客7.7万人次,旅游创汇收入2902万美元,国内游客926.6万人次,旅游收入45.8亿元,其中市区旅游总收入已相当于市内国内生产总值的21.1%。今年“五一”期间,洛阳7天接待海内外游客105.3万人次,收入5.33亿元,创历史新高。今年6月,洛阳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被该委员会主席团会议通过;8月,又顺利通过了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初审;9月,龙门石窟挂上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的牌子,省旅游局副局长方洪莲称其实现了“蹦跳式赶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